一、后疫情時代,我們該為誰工作呢?
抗疫戰役已經告一段落了,眼前很多企業已經陸陸續續復工了。而后疫情時代,我們該為誰工作呢?我們的公司房租交了嗎?我們的老板準備好資金和物料了嗎?我們的公司準備開工了嗎?也許,以前我們大家都沒有去關心過這些問題,公司的事情自然有老板去處理,公司好不好,公司能不能生存下去,跟我們沒有什么太大的關系。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,這家公司不行,換一家公司不就行了。以前大家都在說,不要跟我談理想,我的理想是不上班。
經過一次疫情,大家應該都深深的體會到一份賴以生存,一份養活全家的工作是多么的重要,不用上班在家里呆著給國家做貢獻的日子是多么的無聊,多么的難熬。經過這次疫情,大家都懂得了珍惜,不但要珍惜親情和友情,同樣也要珍惜我們的同事之情,要感恩我們的衣食父母,感謝我們的老板。
二、態度決定高度
以前我們總覺得老板可惡,總是給我們一大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,而我們加班加點完成了,老板不但不表揚我們,還會給我們指出一大堆毛病。此時我們心里面一定是充滿了憤怒和委屈,真想炒個魷魚給老板吃。其實,老板挑那么多毛病,只是他們站的位置跟我們不一樣,所以對待事情跟我們的態度、角度和高度自然就不一樣了。老板是站在了企業和外部競爭的高度看待問題,而不是我們加班了沒有,我們努力了沒有。社會競爭很現實也很殘酷,并不是我們辛苦付出了就給我們生存的時間和空間。
三、老板不僅給我們提升工作能力的平臺,更給了我們試錯的機會。
老板不僅是我們的衣食父母,更是我們的恩師,老板不僅給我們提升工作能力的平臺,更給了我們試錯的機會,我們因為疏忽、經驗不足而犯下的錯誤和損失,老板都得一一為我們買單。我們要顆感恩的心,要站在老板的角度,用老板的心態和高度去思考、去工作,一定會收獲更多驚喜;蛟S我們的工資相比老板天差地別,但是老板虧到傾家蕩產的時候,我們大不了只是少拿三兩個月工資,這樣的風險我們真的敢去承擔嗎?
或許,某一天我們也成為了老板的時候,我們就會豁然開朗,完全明白當年老板的壓力和用心良苦。我們在打工時積累下來的技能,沉淀下來的人脈,服務過的客戶,遭遇過的挫敗,都將成為我們創業的財富。離職后,如果我們沒有跟老板撕破臉皮,而是繼續保持交流和互動,那么,那些我們曾經的老板們,都將成為我們創業路上的導師和貴人,甚至是重要客戶。
所以,無論在哪里打工,為誰打工,我們都不應該得過且過。我們都要保持一顆老板的心態,把自己當成公司的主人,一定會得到更多的鍛煉和提升的機會。經過磨煉和沉淀,我們也終將成為更好的自己。